4.7.05

附篇:無題

場景
還是夜深

是凌晨

痴 癡 的
我仍對著物理課本
故意把某某和某某與自己類比
然後
又故意想起這事那事那事和哪事
才好不容易
從乾涸龜裂卻洶湧的情感水庫?
擠出一滴儲了六年的淚水

於是
堤壩自此刻崩潰
一滴 兩滴 三滴
於我而言
已是淚如雨下
泣不成聲

滴在昨天才開的算草本子上
不覺已用了一半
把字跡都化糢糊了
是的 糢糊了

也許算草根本不重要
在過程中得到的才重要
更有誰去在意它的糢糊與否
也許今天我便會用完這算草本子
丟掉
新的一本
再丟掉.....

折騰至四時
終於肯放過自己

起床
上學
放學
煙雨矇朧中
呆望觀瑪
才發覺 今天我用不完這算草本子
不過不要緊
也許是明天
也許是後天
總會用完

但卻又發現
手上雨珠
頭上雨珠
校褸上雨珠
數不清的雨珠
又和著淚珠
這本子
下一本子
再下一本子.....

我拿到想要的雨珠
然後
把淚痕留給操場


此詩於05年1月24日發表於
香港教育城學生中心創作天地

附篇:觀瑪情

  在這裡,我斗膽談談我一段銘心鏤骨的感情……
  我們的愛情長跑,不覺已踏入了第七個年頭,記起當初相識的情況,小學時,我便聞知她的名字。然而直待一年多後的中一新生註冊日,我才首次有機會一睹她的芳容。我對她可謂一見鐘情,她的一顰一笑,都深深的吸引著我。起初她對我也無甚不同,但相處之下,她認識和發掘了我的長處與優點,開始對我青眼有加。
  與她一起的第一年中,雖然偶爾有些小波折,但無礙我們的關係,感情在我們中穩定地滋長。透過她的鼓勵,我敞開心中的鎖扣,迎向更開闊豐盛的生命。一切似乎是多麼的美滿,但……
  我們的矛盾衝突,在價值取向這一課題上展開:她包庇坦護一些我無法容忍的惡行,使我十分困擾。我明白我們的成長背景與文化有各差異,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何以價值觀會有這麼大的分歧?
經過一年的相處,我認識了她更多的優點和缺點。對於缺點,我嘗試接納,更努力嘗試改變她,儘管我做不到,亦使她在我心中的形象受損,但我仍感受到她的善與美;至於優點,她回應的態度卻像是不以為然,令我覺得她不認為那算甚麼優點,正因如此,這優點開始漸漸褪色,使我決定要盡力保存它。
  接著的努力換來的是她那仍舊冷淡的回應,多少讓我感到灰心失意;在我頹廢沉淪的日子?,受盡他人的嘲弄時,我甚至感受不到來自她的支持,就像她已經離棄了我,使我心懷恨意;別人受她青睞,讓我胸塞妒忌。回想起來,她從沒給我甚麼承諾、甚麼約誓,我憑甚麼去恨她呢?枉我相知當初將心傾,抑還終究只是自作多情?當我認真的考慮與她分手,她的音容笑貌,以及我們共同度過的快樂日子,卻充塞在我腦中……那段日子?,我寫給她的情信,總計已過兩萬字,但卻都是石沉大海。
我決定了留在她身邊,默默為她付出。可是,又一次,她殘酷地用痛苦逼使我從無知與天真中成長,這種關係讓我心力交瘁、痛不欲生。想到她給我的苦痛,已遠遠多於快樂,心中不期然冒起一股畢業後要永不要再見她的想法,但我卻沒有信心自己能否做到,更從沒對別人提起過。又想到所有我為了她、以及為了我們共同幸福的未來,而付出的努力,難道真的就此白費了嗎?
  思考過分手,我發現了我不能離開她,原來,她已經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的一部份。最後,我再一次感到源自她的那股溫暖的祝福與鼓舞,如今的我已經沒有心力去想:她是否真的離棄過我?我只知道,她依然在我身邊支持我。
  講了許久,也許有人要說我癩蝦蟆想吃天鵝肉,但,你道她是誰?她,就是我的觀瑪。

我和我的觀瑪
  我在圖書館找到了一本名為《觀瑪情》的舊文集,津津有味的看著,在學長們的生花妙筆下,認識觀瑪的過去……
  為觀瑪象棋奮鬥多年,看著學弟們的進步,在他們身上,以至整個棋隊的風氣上,我感到除了觀瑪的傳統,還有一種濃烈的氣息瀰漫著:我的作風──不管這是好是壞。我真切的感到棋隊?面是有點甚麼的,但我無法確切指出這是甚麼──也許這是情,或許這是義。深思過後,現在我知道了,這原來叫歸屬感。
  諷刺的是,這份歸屬感是我努力為自己爭取而來的,甚至可說是我賦與棋隊的──至少我個人認為如此。此前,不只棋隊──連整個觀瑪?,也沒有任何事物能給我這感覺,難怪我對這感覺如此陌生,如此難以形容。回顧我為象棋的付出與犧牲,甚至我自己也懷疑這一切是否值得,也就更難怪常聽到觀瑪欠了一份歸屬感。
  基於景天的特質,我深信,景天人在觀瑪這一配搭,會活出一段段與別不同的歷史:從陳彥豪、陳?群、李奇光,到曾昭祿、謝偉鏗……以至鄭文漢,儘管我還未能找出當中共通之處。
如果說,六年前,那個在迎新中開始認識觀瑪的十一歲小孩,還沒有意識到,命運已經把一份獨特的使命交給了他,那麼,今天,當我再次觀察觀瑪,並又一次思考它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和我的觀瑪已經無法分開了。
思憶的深淵伴我度過了童年最後一個無眠的晚上。當我理清我與觀瑪糾纏不清的關係,彷彿就是最佳的成人禮。即使只是個很新的嘗試,現在的我確信此篇會一生成長中一個重要的標記。

中七理組      
零四年十月廿六日凌晨書於香港

此篇發表於觀瑪民主牆

附篇:再讀書劍有感

雖愈首測同其績頗差 直甭題
然是數日再觀書劍 多聞其網章
不得不歎鏞之絕世奇才
且看金庸妙筆生花 著著出奇
雖書劍乃早期作 亦不禁歎文弱書生何其豐之想像
其描寫真切 猶如親目 是乃首步嘗試也
自此引出14部36冊空前絕後 震古鑠今之作
不由自主被內容牽引 其欲罷不能之勢 正乃金庸之精蘊所在
不由得再讚其佈局巧妙 構思精奇
但略嫌過於生硬巧合 其後作有所改善
而內容發人深省之處 使人一探再探三探
猶不能察其無盡絃言外意也
匆匆閱畢 仰首前瞻 直覺恍如隔世矣!

壬午九月十七亥時



0係家姐D文件度見倒篇咁gei野=.=
乜我寫過D咁gei野咩???

附篇:一位愛出風頭的同學

試作一九八九年會考作文
第三題:一位愛出風頭的同學

  「啊!果然又是他!」今次期中試他又拿了第一,數數手指,已是第五次了。
  他一雙粗眉大眼,小而厚的兩唇,還有一對「兜風耳」,除此之外,容貌也不怎麼特別。不過,如果你仔細留意他的頭髮,偶爾也能看到一兩縷白絲。在這個十一二歲的年紀,也太早了點吧?定是他太過勞累的惡果。他卻說要當子淵,真是的,天曉得子淵是誰。
  最重要的是,他是全班中最矮小的一個,站在班?,壓根兒就是「雞立鶴群」嘛,有些小一的也比他高,還得當風紀管他們,真不怕笑大別人的口。他又不多做點運動,練練體能,根本手無搏雞之力。上體育課時,區區一個鞍也跳不過。他卻認為智慧才是最重要的,早已放棄了體育上的發展。
  他沉默寡言,不,與其說他不愛說話,不如說他不想說話,我猜他一天還說不到十句話,我最討厭的就是這類「扮有型」的人。依我說,他就是有自閉症嘛,也不去看看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學家。
  他在老師面前裝聰明、裝小孩、裝可愛,搏老師的歡心,殊不知他這樣的行為是多麼的無聊和幼稚。
  他做事裝作秉公辦理,一副鐵面無私的樣子。有人做事不中看或說話不中聽,就半閉雙目,狠狠的斜睨著那人。
  他甚麼事情都要第一(體育是倒數第一)。一次,他下象棋輸了給李同學,氣得臉也青了,明明自己技不如人,還常常纏著李同學下棋,說是要復仇雪恥,不過只是輸得更多更慘吧了。
  他以為自己比我們多看幾本爛爛的課外書很了不起,自以為是,驕傲自大。出外參加甚麼校際常識和天文問答比賽,沒有獎拿卻怪隊友差勁。
  他的數學成績數一數二,拿滿分說成是家常便飯。在校內數學比賽中全班第一個交卷,卻只得第三名。在校外的數學比賽,拿了幾張獎狀就自吹自擂,目中無人。又一次比賽,他貪快之下,把四分之一換算作零點三七五,讓另一個寂寂無聞的同學拿了比他更高的成績,進了數學訓練班,他又不住的自怨自艾,深深不忿。
  升中以後,我已沒有再見過他了,甚至連他的一點消息都沒有,彷彿人間蒸發了似的。話說回來,他還說過要考進男拔,可又不是沒敢去報讀。

  後記:這是升中五的暑期作業之一,是有點離題了,老師當然不知道我在說誰,得分也不高……我以現在的我回望過去的我,設想一些「平凡」如現在的我的舊同學可能對我的認識和感覺,希望世上沒有這個人吧!

附篇:紫薇

  晚上九時半,風靡全國的電視劇《還珠格格》的第一集開始播映了,當我趕到家門前,鑽入耳中的字是:「紫薇……」
  「快!快!快九時了。」我心中暗罵巴士走得太慢,電視劇快播映了,我不能錯過那精彩的內容。正惶急間,忽見路旁的街燈照耀著幾個大字:「香港女童軍總會」,這使我想起了她……
  她在小學時坐在我的旁邊,是全港首百名傑出女童軍之一,在很多校內比賽,甚至於校外的區際、港際比賽,都得了獎,我非常仰慕她。她為人開朗,可是執著於成績;她為人調皮,卻認真於學業。我和她高矮差不多,於是被班主任把他們編在一起坐。這可苦了我,只因每當她氣惱時,都會找我來「出氣」,我當然要「還擊」,於是我們便「打成一片」──當然只限於轉堂的時候。
  每一天,我們都在較量,只為期待半年一度的成績表的來臨,每當我聽到「可惡,你又比我強!」這句話的時候,便自自然然的舉起右手「招架」。其實,我和她在二年級時已因成績出眾而認識,經過多年的小學生涯,我們還爭鬥不休,你想,由小二爭至小六,我們間的競爭是多麼激烈。
  六年級的某一天,我、她和另一位同學被老師召見了,原來她審核過我們的作文成績,發現了全班中他們的作文成績最好,便命他們每人作文一篇,她親自選出其中一篇作為畢業同學錄中的同學感言。試想想,自己的文章被全級的同學藏一輩子,多光榮!於是,我和她又成了敵人。結果──公平地──另一位同學獲選了。
  畢業典禮當天,禮儀完結了,在唱《平安歌》的時候,我們互相握手,祝福對方。我們都知道,這手握過之後,六年的小學生涯便完結了,彼此間的恩仇愛恨都來個了斷,以後升上不同的中學,各走各的路。剛派發的成績表顯示,她又給我打敗了,我只得勸她不要傷心。
  新學年開課的第十天,我回到小學的校門,踏上梯級,第一個見到的面孔便是她。她的言行舉止都變了,變得厚實,不再調皮。她的滿臉稚氣全消,容顏充滿著憂鬱,也許她已長大,又或者她有甚麼煩惱。這不禁使我為她擔憂。
  忽聽得媽媽在喊:「你幹嗎還站在門外?不想進來的話便站上一個半個小時吧!」我連忙進屋,原來在我沉思之間,《還珠格格》已經播映完了,大家都從客聽散去,各忙各的。
一天, 我乘車經過過彩虹村,抬頭仰望,只見「紫薇樓」三個大字,腦海中又浮現了那張秀麗的臉容,再一次,我墮進了回憶中……

《星島日報學生報 陽光校園中學版》──文字遊戲
刊於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七日
XXX 中一 觀塘瑪利諾書院

關夢南先生評:借紫薇進入回憶的隧道,裡面有「愛」亦有「恨」,競爭,正是友誼的基礎。還珠格格播映完了,回憶也畫上了一個感嘆號,結得很有餘弦。

後記:此文於刊前半年已完成,再次錄入電腦,字眼經修改。

附篇:四愁歌

從這篇開始附上幾篇舊文
可作回憶的終點嗎?

《四愁歌》 張衡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從之梁父艱
側身東望涕沾翰
美人贈我金錯刀
何以報之英瓊瑤
遠路莫致倚逍遙
何為懷憂心煩勞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從之湘水深
側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贈我琴琅玕
何以報之雙玉盤
遠路莫致倚惆悵
何為懷憂心煩傷

我所思兮在漢陽
欲往從之隴阪長
側身西望涕霑裳
美人贈我貂襜褕
何以報之明月珠
路遠莫致倚歭躇
何為懷憂心煩紆

我所思兮在雁門
欲往從之雪紛紛
側身北望涕霑巾
美人贈我錦繡段
何以報之青玉案
路遠莫致倚增歎
何為懷憂心煩惋


如沒記錯,這是中國科聖張衡晚年的作品
其時正值東漢和帝(還是安帝)年間,外戚當道,排擠異己,
一眾老臣被貶的貶,流放的流放
張衡抱負難展,閒居家中,感懷故友之情而作
其中以美人像徵昔日同殿為臣的良朋知己
以美玉明珠等像徵他們的教益與情誼,
慨歎今日為奸佞所阻,未能一報當年恩情
自己雖處居洛陽,卻眼白白看著故人被貶逐他鄉,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