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叫三星期記?
把充塞腦海中的想法記下,
果然,
本來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想法逐漸浮現
我希望以後,
無論多忙,
都能給自己一點空間,一點時間
以「吾日三省吾身」
雖然現在不像預科時心境每兩星期提升一個層次
那過快的成長,心靈開闊,
卻超越精神承受能力的範圍,其實是很苦痛的事情
但現在僅僅是因為我連思考的時間也沒有而已.....
在頭腦迸發的瞬間
我明白到我似乎花太多時間在我不該懂得的知識上
(雖然這對於一個想讀PG的人來說又好像不夠)
致使我的思緒過於凌亂複雜,旁人眼裡太多無謂的自尋煩惱,
卻沒有好好投資於人際關係之中
.....
友誼要時間的培養
.....
我再問,在中七數組裡,
是否不結伴去飲茶,入camp,開生日party的
便不被當作是同班?以至同級?.....
我仍然會為此而痛心,
然而,jacky卻已經灰心,放棄了.....
見倒Ann媽gei info咁寫:
「唔敢向後望gei人又點樣向前望?」
似乎深得我心,卻又不是深有同感.....
懷念當年,一個無神論者,一個多神論者,再加上一個不可知論者
九個月內飯堂吹水求同存異的日子,如今,三人分屬三大,
雖然他們早我一年離開觀瑪.....
現在想起來,實在是一個微妙的動態平衡
楊偉在兩年高中裡,看清楚我的過去,
中六卻是「同?食飯,各自修行」,不知道我的「現在」
岑公僅在預科開始真正認識我,
理解我的「現在」,卻不懂得我的過去.....
曾幻想大學裡能找到一個比岑公更了解我的人,
然後發現,我不能
接著我不得不仔細思考和岑公這段奇緣要發展的條件:
我想別人明白我,理解我,
也想去體會他人,感受他人,
但我的冷傲孤僻,似乎使我不像一個良好的聆聽者
而事實上我究竟是否不適合,卻未可知.....
了解我的人,可是我卻未必信任他,
manfor, jacky,
兩個我想要做到卻又做不到的人
然後當manfor稱道我學習的熱誠,
全級中除岑公和jacky之外無人能比
我才賺回一丁點兒自豪
但我信任的人,卻需要時時刻刻在我的身邊,
並且遙遙在上,高不可攀,
又或者遠遠在下,不成威脅
總之並非我的競爭對手,
想到這裡,才嚇然發現,
我不可能在MAPH的同學中找出一個我信任的人......能傾吐心事
岑公,阿城.....
遙遙在上的,在理性的思想碰撞中,
可以容易地感受到我的靈感與天賦
然後到某天,突地開展感性的交流.....
如今反思那次和岑公鬧絕交的冷戰鬧劇
卻竟似乎體會到他的心境
我設想,那該是在極大的學習壓力下,一種不自覺的宣洩而已
(不知若他看到了,又是否認同?)
卻又無意中,觸動我心底潛藏的矛盾
雖然我非常不願意重蹈兩年前苦痛的覆轍
但這種似曾相識的處境
卻又刺激我憶起當年值得一記的想法
記得施sir讓我們看天津王金鵬的事?,
然後在斷斷續續的日子裡,似乎在凌晨二時許閉上眼睛,
便會看到兆豐,喜哥,manfor還在書海面前怒鋤數的樣子
睡眠不足的感覺很難受,令頭腦不能按所要的方向思考
甚至別人的一句話,我要思考背後十句各種可能的隱語.....
仔細推敲,接著我領悟:
要放棄的並不是我要入dean list的想法
而是放棄人要睡覺的想法.....
腦中本我有太多不設實際的想法
超我的竭力抑制,卻仍無法排除,
令自我無法按要求表達於環境之中,
產生極大的罪惡感
使我不由得恨我自己,憎我自己.....
而因為manfor很像我,所以我也恨他~
第三次在港大相遇,終於有空坐下互訴苦水.....
自我保衛機制中,
否認denial
壓抑compression
反作用reaction
投射projection
文飾rationalization
倒退regression
替代displacement
昇華sublimation
(點解全部都好似0係maths 同physics gei terms.....)
八種裡面只有最後一種昇華是有益的自我保衛方法
卻是很難達到的
也許世上也找不出第二個比我更善妒的人
就連街上看見孩童撒嬌,嬉戲,
也忌恨他們有天真爛漫的童年,
有不用為世事憂心的權利.....
曾妄想大學裡能開展一段美滿良緣,
卻發現我不可以~!
再思憶《情與中國文化》,《性,愛,婚姻》,《戀愛組曲》等等
於是發現我是一個在社會和傳媒不當性,愛觀念洪濤下的遇溺者
很想回到課堂,在中化,LS,E&RS和Ethics四科共冶一爐中,
解答我仍未有空閒仔細思考的疑團
岑公曾對我說我們的條件都好
卻是時機未到?
記得中化科口試的一題是「理性與感性」
多麼M班的同學,都說理性比感性重要
我思考,也疑惑過
但在實踐之中我明白了
兩者是不能分輕重,相輔相承的
我自詡已經超越了他們的境界.....
然而我沒有自信去面對自己的感覺
抑壓卻不是正確對待感性的態度
疏導和宣洩的渠道卻在哪?
Mathsoc forum的吹水區,一堆心理測驗
雖然準確性存疑,卻又使我再從另一角度反思自己.....
裡面提到了剌?.....用剌?來比喻人際關係由來已久
但這又使我想起依萍,中三.....
依萍自比剌?,為了愛,她把身上的剌一根一根的拔下來
每拔一根,都痛徹心肺,爭扎、顫抖不停.....
到她已成為一隻沒有剌的剌?,卻被書桓一手拋在路旁.....
文佩叱責振華,作為一個父親,他沒有讓依萍懂得甚麼是愛,如何去愛,
只有仇恨,把依萍折磨得死去活來.....
今天我記起當年的疑問,回想中六,卻又另有一番體驗:
也許我是依萍,善妒,仇恨,愛只是她的手段,哪誰是我的書桓?
也許我是書桓,決心要洗滌依萍心中的恨,哪誰是我的如萍?
也許我是如萍,沒有珍惜身邊的杜飛,哪誰是我的杜飛?
我不是如萍,甘心成為書桓的第二選擇;
我不是杜飛,甘心默默地守在如萍的身旁.....
所以我的愛,還是非常的幼稚,
應該說,渴望完全的佔有,並不能叫做愛.....
我欣切盼望,我的日記,也許還有哪個書桓,哪個如萍,來看上一眼.....
雖不是字字珠機,但數萬字,也都是肺腑之言(即0係廢話?=.=)
伊角(慎一郎,《棋靈王》)在中國特訓回來,下棋時創造出另一個我在旁邊承受壓力.....
也讓我推廣他這種做法,創造出另一個我,在局外觀察和反思自己~
這也太難了,是十全十的客觀和無時無刻的自覺
當晚的physoc high table,本以為能做到旁觀自己
吃完甜品後,卻又猛地自覺竟是完全迷失了.....
迷失在自己不應有的想法之中.....
也許計算只是自卑的表現,
而我卻亟待有人來告訴我
甚麼叫人際關係.....
多謝阿峰~給我回饋,讓我一窺他人眼中的自己
(physoc有好多個阿峰ar~
最神奇仲要個個阿峰都MAPH gei!
唔得,我都要改名做阿峰=.=)
所謂「祖氏之窗」中,己不知人知的部份
這些是阿城和岑公,明白我的人,所不能給我的意見
做英文essay Game Theory
再睇一次《國王的新衣》新解讀,
再記起當時看想到的「新新解讀」.....
也許我要求享有的個人空間實在太多
但當我在思考比「點是不是vector」更fundamental的命題時
卻是不好意思,打攪到其他人.....
而且,我的非常舉動,只不過是我排遣壓力的途徑而已.....
《三人行》 林子祥 劉天蘭 詩詩
童年時逢開窗,便會望見會飛大象,
但你問為何我這樣失常。
而旁人仍黐黐,話我現已太深近視,
但我任人胡說,只是堅持。
飛象兒共我,常在那天上漫遊,
要用笑做個大門口,打開天上月球。
齊話聲,漫長漫長路間,我伴我閒談。
漫長漫長夜晚,從未覺是冷。
年齡如流水般,驟已十八,與星做伴,
沒有別人來我心內敲門。
而旁人從不知,亦懶靜聽我心內事,
但我現能尋到解悶鎖匙。
星與月兒共我,常在晚空內漫遊,
笑著喊著結伴攜手,空中觀望地球。
齊話聲,漫長漫長路間,我伴我閒談。
漫長漫長夜晚,從未覺是冷。
從前傻頭小子,現已大個更深近視,
但已練成能往心內奔馳。
而旁人仍不歡,罵我自滿以心做伴,
但我任人胡說,只是旁觀。
心就如密友,長路裡相伴漫遊,
聽著我在說樂和憂,分擔心內石頭。
齊話聲,漫長漫長路間,我伴我閒談。
漫長漫長夜晚,從未覺是冷。
又記起一題數:
假設每次自動門(地鐵,電梯等)不能正常關閉(例如夾到人,有人趕到等)的概率是相等的
為何自動門不會永遠開關而使地鐵,電梯不能運行?
一條咁gei簡單gei數我竟然要0係自動門隔離發呆五分鐘先諗倒答案.....
證明我D數幾廢=.=
現實對我的道德要求太低,對我的知識要求太高
我對我的道德要求太高?對我的努力程度要求太低?
進大學前還像白先勇一樣夢想「寫文章,建設祖國(水利工程),遊名山大川」,
我卻是「思考人生,造福人群,戲算趣味數理」.....
和暑假的悠閒相比,現在的生活就似人間煉獄.....
回到家中,電視正播著的是《我熱愛生命》勵志廣告,
「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
這再一次使我明白,我在港大的日子的意義何在~
比預科還加倍努力的日子.....
某天我叫姊姊再給我題下「艱險我奮進 困乏我多情」十個大字在廳中
年前她給我「學海無涯勤是岸 雲程有路志為梯」「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的雙聯「麥兜字」,也許丹麥來的郵費比信封信紙筆墨都要貴.....
然後又在某天凌晨三時,我們還各自在書海裡奮戰的時候,稍作休息
她題了「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修業勤是務 使命莫辜負」(語出崇基校歌)
我也興起,重執七年沒有拿過的筆,寫了:「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或許到哪天,我甚至會棄理從文,也未可知,
不過這等我某天拿到系裡的第一名,
從而證明「我對數理的領悟力,並不算強」之時再轉系吧.....
可是這一番思考,又記起了《驀然回首》裡所引的一句話: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復證我現在做的,道德上的思考,比溫今日(18/10)的calculus更為重要吧?
中六時也是這樣,這也許是我考不到好成績的原因之一,
但我仍無悔,認為預科過程中所激起我的想法,比其結果本身更重要
始終我做不到,抓緊每個機會去提高自己成績
我又發現,maximize成績與所學到的知識
兩者並不是等價命題,
甚至乎在某程度上是對立的,chemistry上來說也許叫immiscible,
(一個中五時學的字,也是僅餘不多的chem知識中的一點點)
又在某天和姊姊談中文
拿出一本古詩三百首
找到陶淵明的「先師有遺訓 憂道不憂貧」
「雖未量歲功 即事多所欣」
還有千古絕唱《飲酒》: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採菊冬蘺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辯已忘言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